對於駐軍和派任官員議題,他認為,香港2019年「反送中」抗爭情勢,也影響北京對實施「一國兩制」兩制的思維,「這不代表北京已經有清楚的作法,但香港情勢確實影響(北京)實施『一國兩制』的想法」。
今年的錄取生平均填寫69個志願,是102學年度以來最高,且平均錄取的志願序為第14個,也是最高,109學年度以前平均錄取志願序都超過第20個,甚至108學年度為第30個。今(2022)年僅有2萬9086人報名分科測驗,較上學年度大減29%,再加上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等各管道名額回流,導致招生缺額從110學年度的2732人增加到1萬4493人,創歷年新高。
如果以學群區分,考分會指出,缺額比率最高的是外語學群,佔該學群名額的62.47%。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如果仍有疑慮,即日起到8月15日止,可以在考分會網站上線上申請分發結果複查,申請複查以一次為限,考分會將統一於8月22日公告複查結果柬埔寨在2012年主持東協外長會議時,沒法協調成員國在南海爭議的立場,致使東協外長會議45年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能發表聯合公報(joint communique),這場「敗局」一直被視為柬埔寨的責任。東協外長們在這裡使用「社運份子」,一來是連貫之前東協主席聲明的定調,二來是公開否定SAC對死囚是「恐怖份子」的描述。
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在一次參與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致辭時,分享自己對中美、美蘇關係各自步入「低盪」(détente)的看法:當外界認定大國關係和解,降低大國之間發動核武、傳統戰爭的威脅時,小國是否一定會變得更安全?李光耀悲觀地回應:不。李認為,大國——尤其是中國和蘇聯——沒有因為美蘇、美中關係和解而減少在東南亞區域競逐影響力和主導權的行為,區內國家猶如被困於大國競賽的劇本中。「拼湊」也是很有正面意義的 當有關量子電腦開發與智慧城市的新聞出現時,媒體都會來尋求我的意見。
即使不知道的事情還是不知道,但參考架構越充實,就越能培養出「拼湊」其他領域知識以克服難關的技術。」 持續執行「一知半解閱讀法」的結果,當時的我每年大約能讀200本書。讀過1500本橫跨各領域的書籍後,我不只發現各領域之間的相關性,也逐漸看見共通點。「拼湊」絕不是用來撐場面的半吊子伎倆,而是以寬廣的視野接觸事物、感受本質、建立參考架構才能獲得的技術。
為什麼大家叫我「幸運的村上」? 接下來跟各位說明,上述這種奠定在參考架構上的「拼湊技術」,對日後的我帶來什麼影響。我在日立電子待了八年,換言之,這八年裡,我總共讀了約1500本不同領域的書。
文:村上憲郎(Norio Murakami) 我如何建立自己的參考架構 前面關於參考架構的介紹比較偏向概念性的說法,接下來就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說明我如何建立參考架構吧。如果缺乏知識,就無法與這些研究者討論。」 但我想這其實應該就是參考架構的效用吧? 只要建立了參考架構,不論什麼樣的主題都能靈活應對,思考也不會只局限在與這個主題相關的領域,更能一口氣拓展到周邊其他範圍。或者當我得到什麼新知識時,我開始能直覺感受到: 「這項知識,好像跟之前讀過那本書提到的知識有關。
而儘管我在各領域都只有「一知半解」的程度,但環顧全世界,讀完1500本書的人應該寥寥無幾。確實,日後執行計畫時,我並未感到知識不足。」 除此之外,關於想像「什麼產業在今後會將更有發展」或「哪個領域會如何發展」的能力也開始可以精準運作從金融老年學的角度觀之,金融業者如何降低金融服務與高齡者需求間的不匹配(mismatch)差距,也是供需間尋求和諧發展的關鍵,這也會是金融老年學的重點所在。
WHO所定義的失智症範圍,除了包含傳統失智(癡呆)症外,也包括阿茲海默(氏)病及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以及如果罹患失智症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認知能力風險」,這些都是金融老年學關切的重點。
而且,隨著平均餘命逐漸增加,高齡者將面臨資產總量無法配合餘命所需的「長壽風險」。2018年7月公布的此份報告,提出了關鍵的金融新思維,後續於2019年6月由金融廳所提出的《高齡社會的資產形成與管理》等報告,也受到了影響,而金融老年學也逐漸成為潛移默化的新思維。
此外,利用AI與大數據也能夠使客製化的服務更易於提供。日本金融廳在2017年11月發布《平成29事務年度金融行政方針》,方針中指出應隨著金融老年學的發展,進一步檢討高齡投資人的保護措施。這項理論的基調在考量近年來部分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務的專業人士,只著眼於金融商品或服務本質上的專研或交易,但對於已經遠離交易市場或進入退休狀態的高齡金融消費者之需求,卻缺乏應有的重視。換言之,金融老年學將有助於金融業更深刻了解金融消費者從退休前到退休後的需求轉變,從中思考因高齡化所衍生的創新需求,並揚棄專注傳統金融商品或服務的促銷窠臼,而願意追求自身創新或與非金融業共同合作,與客戶建立更深厚的信賴關係,並提供多元且持續的優質服務。由於人類的認知能力大抵可區分為「結晶(構)性知能」與「流動性知能」,前者是活用生活中所累積之學習或經驗的能力,後者是指能夠學習新事物並適應新環境所需具備的能力。如果依這項定義來看,台灣全民健保申報資料中,2018年因失智症就醫的人數約為27.1萬人,相較2017年25.2萬人增加1.9萬人。
對應金融老年學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日本也有深刻的軌跡。(三)幫助顧客將資產進行「可視覺化」,使其更容易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與服務。
進一步地說,所謂的金融老年學是結合了認知科學、老年學以及金融學的重要學門,相較於傳統經濟或金融學側重理性之人如何將其所取得的市場資訊進行最大化以產生效益有所不同,因為金融老年學主張在認知能力降低而無法做出合理之意思表示的前提下,其所為的金融行為或社會活動一定會受到影響。日本高齡化的現象也非常明顯,因此台灣在高齡化議題的推進與發展上,常以日本為取經對象。
報告中建議: (一)因應高齡社會,未來的金融服務應跳脫從業者觀點所設計的單一性商品,逐漸轉化為以顧客個人觀點並滿足其需求之商品。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從2012年開始,要求各國將失智症列為優先的公共衛生議題。
文:李智仁 所謂的「金融老年學」(Financial Gerontology)是取自社會老年學(Social Gerontology)的精神,將相關概念套用在金融領域中。 再者,近年來在老年醫學中受到關注的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指正常老化到失智症開始出現徵兆間所存在的過渡區域,在臨床上每年約有10%-15%會發展為失智症,雖然日常生活多半無虞,但在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的活動時,則會產生困難。次年7月,金融廳以2017年的金融行政方針為前導,邀集學者專家探討高齡化的現狀與金融相關議題,並提出《關於高齡社會的金融服務模式報告(高齢社会における金融サービスのあり方)》。而金融老年學提醒大家,「結晶(構)性知能」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流動性知能」能力則減少,但二者綜合的能力於人生的中高年齡達到高峰,之後則將因年歲增長或因疾病而逐漸遞減。
此外,依年齡觀察,2018年失智症就醫人數也隨著年齡增加而成長,未滿65歲因失智症相關疾病就醫者僅占其人口數的0.1%,但是一旦到了85歲以上,便提高到24.4%,也就是說,平均每4位就有1位曾因失智症相關疾病就醫(衛生福利部統計處網站)。(二)應運用金融老年學的視角,增加金融業與非金融領域(例如家事協助、關懷服務)業者的合作。
諸如此類的生理或心理變化,對於金融消費者本身難謂沒有障礙(例如判斷與決策能力降低,間接影響資產的布局),對於身邊的親人或利害關係人卻可能產生影響(例如資產如何運用、變更用途、處分與否,甚至如何傳承也將成為問題所在),在金融商品或服務上如何因應,是未來不容迴避的重點WHO所定義的失智症範圍,除了包含傳統失智(癡呆)症外,也包括阿茲海默(氏)病及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從2012年開始,要求各國將失智症列為優先的公共衛生議題。日本高齡化的現象也非常明顯,因此台灣在高齡化議題的推進與發展上,常以日本為取經對象。
由於人類的認知能力大抵可區分為「結晶(構)性知能」與「流動性知能」,前者是活用生活中所累積之學習或經驗的能力,後者是指能夠學習新事物並適應新環境所需具備的能力。文:李智仁 所謂的「金融老年學」(Financial Gerontology)是取自社會老年學(Social Gerontology)的精神,將相關概念套用在金融領域中。(二)應運用金融老年學的視角,增加金融業與非金融領域(例如家事協助、關懷服務)業者的合作。諸如此類的生理或心理變化,對於金融消費者本身難謂沒有障礙(例如判斷與決策能力降低,間接影響資產的布局),對於身邊的親人或利害關係人卻可能產生影響(例如資產如何運用、變更用途、處分與否,甚至如何傳承也將成為問題所在),在金融商品或服務上如何因應,是未來不容迴避的重點。
此外,利用AI與大數據也能夠使客製化的服務更易於提供。而且,隨著平均餘命逐漸增加,高齡者將面臨資產總量無法配合餘命所需的「長壽風險」。
如果依這項定義來看,台灣全民健保申報資料中,2018年因失智症就醫的人數約為27.1萬人,相較2017年25.2萬人增加1.9萬人。2018年7月公布的此份報告,提出了關鍵的金融新思維,後續於2019年6月由金融廳所提出的《高齡社會的資產形成與管理》等報告,也受到了影響,而金融老年學也逐漸成為潛移默化的新思維。
進一步地說,所謂的金融老年學是結合了認知科學、老年學以及金融學的重要學門,相較於傳統經濟或金融學側重理性之人如何將其所取得的市場資訊進行最大化以產生效益有所不同,因為金融老年學主張在認知能力降低而無法做出合理之意思表示的前提下,其所為的金融行為或社會活動一定會受到影響。日本金融廳在2017年11月發布《平成29事務年度金融行政方針》,方針中指出應隨著金融老年學的發展,進一步檢討高齡投資人的保護措施。